大家好!我是肖战。今天,我把这首象征着重庆的**《红梅赞》**唱给你听。
说起重庆,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重庆火锅。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坐在街边,吃着麻辣火锅,一边和朋友划拳,一边喝冰啤酒,那是我记忆里充满烟火气的重庆生活。之前有人问过我重庆的辣有什么不同,我会说,麻中带辣。山城的火锅从来不是一味追求辣,一定要是辣中透着麻椒的香气,那才算是标准的重庆味道。
我觉得我自己算是一个很标准的重庆人,敢想敢干、果断直爽,火锅汤底里的那些个重庆味好像一样没少,都流淌在了我的血液里。我在重庆长大,活了二十多年,最大最大的感觉就是重庆人的性格其实都挺**“倔”**的,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天天都在“攀登”的关系。每天爬山过坎,逆势而上,骨子里的那种“倔”好像就这么慢慢浸透了每一个重庆人。
来北京发展以后,回家的时间少了很多。最近回去的时候,我钻进小巷,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重庆小面。对于儿时街景的记忆似乎没有那么清晰了,但那一口熟悉的味道,倒还记得十之八九。小时候对这座“山城”最多的回忆可能就是山腰上爬不完的台阶,坡道上吆喝的“棒棒军”,还有已经消失了的朝天门铁轨。我现在还能想起来,小时候回家的路上要爬一个很长很长的楼梯,我每天都觉得楼梯好难爬啊,好不想爬那个楼梯,下楼梯的时候就会幻想着旁边能不能有一个滑滑梯,“咻”地就可以滑下去,但后来每天爬每天爬,上上下下,好像也不觉得这是难事了。
初中的时候,山城里的**“棒棒军”**还很多,一米长的竹棒,两根青色的尼龙绳,走街串巷地吆喝。在十八梯那边,能看到无论是老人、小孩还是扛着东西的“棒棒军”,都在努力地向上爬,我觉得那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我们重庆人的精神,哪怕生活没有那么的顺心顺意,哪怕生活总要面对各样的困难,但是依然要坚定地向前看、向上走、不回头。
去重庆的话,一定要去解放碑。以前我爸妈几乎每周都会带我去那儿,那时候我觉得它特别高,但现在回去,周围多了不少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,让我有一种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共同带来的对比感和冲突感,就好像一个人离开家太久,再见到她的时候,心里除了满满的期待还夹杂着一丝陌生和不确定。不过好在无论重庆的街景怎么变,她依旧是我记忆里的那个山城,解放碑也永远在那条步行街上见证重庆的变迁。这方石碑,仿佛把老城的历史掰开揉碎融进每一代重庆人的骨子里。
就好像我奶奶,她就是一个标准的重庆人。她独自一人把四个子女从小抚养到大,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山城儿女的那种韧劲,我觉得她特别伟大。小时候为了哄我入睡,她会给我唱歌,《**军港之夜》《十送红军》《红梅赞》……**这些歌曲我从小就会唱,现在听到这些歌的时候,好像又回到了很多年前,在奶奶怀里入睡的夜晚。
在重庆这座城市长大,歌曲里、小说中描绘的那些英雄的故事离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。因为在这城的任何一个角落,你都能看到那个年代的历史痕迹。我已经记不太清第一次去渣滓洞是什么时候,但我隐约还记得,昏暗的房间,摆放着的老虎凳,还有空气里的压抑。我很难想象,当革命先烈被严刑拷打时,是一种怎样的精神,能支撑着他们意志完全不被敌人所摧毁。我觉得文字描述得再详细,也不如你自己走进这段历史,去体会,去感受。
现在能够有幸演唱奶奶给我唱过的**《红梅赞》**,我很高兴。这首歌的曲调婉转优美,透过歌词仿佛能看到英烈们当年虽然身陷牢狱,但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、熠熠生辉的品格。
这一次,**我把我心中的《红梅赞》唱给你们听,**我希望通过这首歌带给年轻朋友们的,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,但更重要的是带着历史向前走。正如我们刚刚经历的这场疫情,我们经过艰苦地努力,付出了巨大的牺牲,没有被困难打倒,也没有一味地沉浸在悲伤当中,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坚定前行,浴火重生。
这首**《红梅赞》**,唱给重庆,唱给疫情之后的中国,唱给中国的青少年们,也唱给我自己。
民歌中国独家稿件 撰文:肖战 编辑:民歌君
tags: 采访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